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病,病因分为内因与外因。内因是先天禀赋不足,五脏虚弱,肾阴亏虚,这是发病的基础。外因有饮食不节,过食肥甘,醇酒厚味,辛辣食物损伤脾胃,积热内蕴,化燥伤津发为消渴。形体肥胖,情志失调,房劳过度,外感六淫等均可引起糖尿病。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,关键在养,其次才是治,即所谓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。如养生无道,却病无术,则不能“尽终天年,度百岁而去”。
调情志避紧张
中医讲心主神明。养生学则认为“一切病皆生于心,心神安泰,病从何生,凡心动则火起,外邪斯入”。请忌戒暴怒。又有云“百病皆生于火”,“百病皆生于气,怒则气上,喜则气缓,悲则气消,恐则气下,惊则气乱,思则气结”。故调情志,和喜怒是广大糖尿病患者科学养生中值得注意的问题。
调饮食慎肥甘
饮食调养是防治糖尿病成功与否的关键。养生学非常重视脾胃功能。脾为后天之本,“脾能母养余脏,养生学谓之黄婆,脾胃全固,百病不生”。故饮食不可太冷太热;不可过饥过饱,五谷杂粮为宜,瓜、菜、豆、奶、鱼、肉、蛋;定时定量有规律,忌食肥甘厚味辛辣食品。本病的病位在肺、脾、肾,故对五味不宜过食,过则伤其五脏: 咸入肾,过咸则伤肾;甘入脾,过甘反伤脾易致消渴;过辛则伤肺胃;多苦食则气抑,多酸食则气结。